合肥高新融资担保公司服务科创企业经验_经验介绍_交流合作_国家融资担保基金

合肥高新融资担保公司服务科创企业经验

发布时间: 2024-12-18 来源:发布人:


合肥高新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肥高新”)是合肥高新区管委会直属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2003年9月成立后,充分发挥机构优势,针对科创企业“轻资产、重智产”特点,量体裁衣,多维联动,多措并举,推动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持续营造科创金融新生态。截至今年9月底,累计为5600户次中小微企业提供担保支持300亿元,解决3000余户科创企业“首贷难”问题,成为合肥高新区支持科创企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


一、主要经验


(一)坚持创新引领,构建科创评价新模型。


创新评价要素。聚焦科大硅谷建设需要,优化升级“以人定贷”融资模式,将创业者团队人才信息作为授信的核心评价要素,盘活企业人力资产,打造“科大硅谷创业贷”产品(前身为“科大校友创业贷”),累计为区内高端人才和高质量项目落地提供信贷资金3.6亿元。


升级评价模型。依托区域经济大脑,将科技企业评价从还贷能力、营业现状等要素升级为包含研发费用等创新指标的多维成长评价体系,实现线上信用评价自动审批、实时监控和自动预警。现已累计超700余户次科创企业通过线上担保业务申请担保贷款超13.6亿元。


优化评价机制。出台《科创易贷业务管理办法》,对500万元以下科创企业融资需求,采取免抵(质)押的小额纯信用担保模式,推进科创担保业务制度化、程序化,500万元以下担保业务审核周期有效缩短60%,新增业务中科技业务金额、户数占比均超98%,纯信用担保业务占比近70%。


(二)深化金融联动,激活科技赋能新引擎。


投担联动促批量对接。高新区各经济部门、区属国企、投资机构、银行联合,定期召开贷投指导委员会议,按照“批量推荐—分级评估—协同授信—贷投联动—贷款发放”程序,为符合条件的“白名单”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增加科创企业金融供给。截至9月底,累计授信391家次优质科创企业,授信总额14.63亿元,放款总额10.83亿元,首贷科技小微企业占1/4。模式已复制推广至芜湖、滁州、蚌埠、宣城、安庆等5个省内地市。


债权融资促双招双引。针对重点科创项目资金需求量大、到位时效要求高等难题,充分发挥债权融资杠杆作用,打造“双招双引贷”,采取省市区三级担保联动,最高支持科创企业6000万元担保额度。已为御微半导体、海马云、零重力飞机等50户企业提供约3.7亿元资金支持。


非融业务促项目建设。聚焦“工程+金融”、“建设+金融”,以服务区域重点项目建设为主线,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资源聚合能力,联动高新区各相关部门、直属国企,建立常态高效对接机制,开展规范化、规模化非融资担保业务,有效解决建筑企业在投标、履约、预付款、支付等过程中垫资多、成本高、手续繁等问题。截至目前,累计开具保函超12亿元,实现收益约400万元。


(三)降低融资成本,释放科创企业新动能。


财政贴息精准覆盖。对通过“创新贷”“雏鹰贷”“瞪羚贷”等财政金融产品进行融资的科技型企业提供专项贴息,利息费用由高新区财政按照当期企业实际利率的40%予以补贴。


减免保费免审即享。在全省率先推出保费减免措施,按照科技含量、地方贡献、人才创业等五大维度,对客户进行精细化分层收费,平均担保费率较同期的1%降至0.58%,累计为企业减免保费近8000万元。


约定费率有效降本。通过产品设计,协调银行降低贷款利率,为企业降低贷款成本。截至9月末,已与区内25家入驻银行签订合作协议,授信金额78亿元,企业平均贷款利率低于全市各类贷款平均水平近30%。


(四)创新服务模式,跑出科技金融新速度。


金融产品线上化。通过“金融超市”线上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对全区20款政策型产品和34款市场化金融产品,进行数字化赋能,高新担保产品均可通过平台线上申请。目前90家金融机构入驻平台,累计授信额度超70亿元,放款额度60亿元。


抵押登记线上化。与合肥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合作,接入“市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一体化平台,在高新担保设置“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服务点,为在保企业提供线上办理房查、抵押、注销等--网办”服务。截至9月底,已办理线上解抵押超1000笔,业务办理效率提高80%。


合同签约线上化。率先在全省银行担保等金融机构中先行先试,引入线上电子签约技术,利用人脸识别、工商信息核验、大数据筛查等手段,实现审、签、盖、存全程电子化,保证线上传输及存储有效、合法、完整,规避业务风险。模块上线以来,累计签订线上业务文件超5000份。


二、几点启示


(一)坚守科技担保底色,做好直保业务。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支持有发展前景的科创企业。二要坚定补位不越位。对暂时有困难、将来有潜力的科创企业大胆补位,关键阶段做好服务支持;对发展起来、银行能直接支持的科创企业,舍得退出,不越位。


(二)积极顺应市场变化,深化区域联动。“独木难支”,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要打开门,加强与同区域内开展业务的省、市级担保、金融、类金融、股权投资等机构的多业态合作,主动引入外部资源,发挥其补位和分险作用,做大、做优“朋友圈”,构建全周期、多元化、接力式科创金融服务体系。


(三)提高自身造血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普惠金融下沉,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风险控制、收益平衡压力逐渐增大,要主动应变、谋变、求变,构建持续发展新机制,加强融资担保、非融资担保双轮驱动,增强自身造血功能,用低风险业务收益弥补科技担保业务低费率缺口,实现稳与进的良性互动。

分享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下一篇:朝阳科担公司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