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管理 落实责任 提升质量
发布时间: 2025-05-28 来源:山东省投融资担保集团
山东鲁财再担保公司经验分享
2024年以来,山东鲁财再担保公司携手全省合作担保机构,按照“稳规模、调结构、防风险、提质效”的发展思路,全面实施规范化管理模式,坚持风险管控全流程、责任落实全链条,着力构建符合山东实际的再担保业务管理体系,持续发挥好省级再担保机构在全省政府性担保体系中的枢纽、平台和窗口作用,为山东省政府性融资担保事业稳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实施全流程规范化管理
在产品开发环节,坚持政策性定位和专业化运作,聚焦五篇大文章及全省重点产业集群,针对不同产品客群特征,实行差异化的授信额度、再担保费率、风控策略等政策,实现对重点领域的精准支持。在落实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方面,根据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工作部署,结合山东实际,研究制定了《科技创新担保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向合作担保机构明确业务合作条件、风险分担比例、收费标准、代偿补偿流程等,开发“鲁担科技贷”预审工具,对单笔金额超300万元项目通过预审模型评估风险,借助与上海技术交易所合作优势,鼓励合作担保机构积极探索供应链票据、知识产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相关融资方式,缓解科创企业质押物不足等问题;在支持地方特色产业集群方面,印发产品开发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梳理下发全省136个产业集群清单,为体系担保机构特色产品提供专项授信支持,协同银行、合作担保机构共同深入地方特色产业集群调研,已批复“济宁大蒜贷”“广饶大车贷”等7款专项产品,专项授信46亿元,持续为地方实体经济发展增信赋能。在再保管理环节,全力推动大数据工具开发及应用,从法定代表人及股权变更、主营业务变更、关联方识别等方面提出预审优化方案,在预审工具中嵌入变更信息筛选、过滤和提醒功能,通过数字化提升备案审核效率;在备案审核环节,印发再担保业务备案人工审核手册,增加对借款人关联方风险防控力度,在单笔、单户备案限额要求中增加对关联方的约束,即单一客户与关联方在保业务余额不超过1000万元且单笔担保金额不低于1万元。加强对大额备案项目现场尽调,对500万以上的业务分层采取原保机构现场尽调或省再公司共同尽调等方式严把准入审核关;在保后管理环节,对已纳入备案的业务定期开展“大数据筛查+命题式现场保后”管理,通过大数据工具筛选出临期业务、批量预审有风险提示的业务等重点保后客群,发送合作担保机构开展现场保后检查并及时督促反馈风险防控措施,努力将风险关口前置,2024年先后筛选了5批保后管理清单逐一发送17家省市级合作担保机构,建立起早发现、早预警、早应对、早处置的常态化风险防控机制。在代偿补偿环节,修订《再担保业务代偿补偿管理办法》,根据不同额度、不同类型的项目建立由补偿管理部、风险管理部、评审委员会及集团风险管理委员会等机构分层审核机制,针对单笔主债权本金额度50万元(含)以下的业务,由补偿管理部内部审批完成;单笔50万元-100万元(含)的业务,由补偿管理部、风险管理部、风险分管领导审批完成;单笔超过100万元的业务以及审查审批过程中否决项目或存疑项目,提报司业务评审委员会审批;单笔超过500万元的业务,需进行现场核查并经业务评审委员会审议后报送集团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议,2024年审核代偿补偿项目1860笔,同时,不断提高审核人员规范化水平,制定代偿补偿操作指引、审核明白纸,将审核要点清单化,主动到体系成员开展培训辅导,通过上挂下派、集中审核、以干代训等方式,及时将最新的代偿补偿政策宣贯至体系成员,推动全省体系代偿补偿工作提质增效。在追偿分配环节,制定《合作担保机构追偿返还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明确了追偿返还金额计算、追偿费用事前扣除、追偿返还时点、追偿返还审核流程等具体标准,以及省级再担保机构、各合作担保机构在追偿返还工作中的职能分工,对追偿返还工作审计稽核提出具体要求,在全省体系开展再担保业务追偿管理专项行动,全面摸底各合作担保机构追偿情况,开展追偿返还专题培训,引导合作担保机构加大追偿工作力度,确保追偿分配工作及时、有序、合规开展。对于符合核销条件的已代偿项目,指导体系成员及时核销,优化资产结构。
二、压实各合作方责任
一是压实合作担保机构管控责任。建立合作机构准入、退出及动态评价监测机制,结合党业共建、区域业务研讨会等形式,持续提升全省体系规范化水平。2024年将山东鲁创担保公司纳入全省政府性担保体系,体系成员增至60家,暂停2家非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业务备案,先后在临沂、青岛等地组织开展5次区域研讨会、党建共建、专题培训活动,帮助合作机构解决发展难题,持续提升体系凝聚力和业务规范化水平;按照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合规风险设定动态监测指标,按月及时出具风险监测月报,对触发预警条件的机构发送《风险提(警)示函》,针对区域内业务及合作银行风险情况,指导合作机构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遏制风险苗头性问题,2024年共向合作机构发送风险提示函40份;对体系机构开展年度评价,从政策功能发挥、风险管控、规范经营、创新发展、政府支持等维度设计具体考评指标,根据分值划定评价等次,对不同类型机构实施差异化支持政策,不断压实合作机构规范化发展的主体责任。二是完善担保客户准入预审机制。全面推广“鲁担惠企通”大数据预审工具应用,开发普适性小微企业风控模型和科创企业专项风控模型;组建数字化服务团队,打通与省联社、齐鲁银行和青岛银行线上业务办理通道,在淄博、烟台等6个市实现业务落地,通过银担系统直连将大数据风控工具前置到原保机构承保环节,实现精“测”业务信用风险,从源头上将不符合担保支持政策的客户阻挡在担保体系之外。三是落实合作银行风险共管责任。按照风险共担、互信协作的原则,牵头推动在银担合作协议中持续完善担保免责条款,建立与合作银行的保后信息共享机制及风险处置合作机制,压实合作银行风控责任,已与工商银行、省联社等8家机构省行(总行)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或联合发文,并全面推动协议约定落实落地,为体系成员创造了良好银担合作环境,推动新型银担合作机制向基层延伸;在全国省级担保机构中率先制定合作银行评价管理办法,从合作规模、贷款利率、代偿率、产品开发等维度对合作银行项下担保业务开展动态监测、定期评价,将合作银行的风险状况与担保额度分配、资本金存放等支持政策挂钩,及时叫停与高风险银行的合作,不断优化银担合作机制。
三、强化风险预防和管控
一是提早做好政策规划,防控未来业务风险。主要通过及时总结代偿补偿过程中发现的风险点查缺补漏优化制度流程和补偿政策,结合省级再担保机构经营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及时调整政策,应对未来可能遭遇的现金流冲击。开展再担保业务全流程优化专项行动,通过稳规模、调结构,推动全面重塑风控标准和制度流程,综合运用差异化再担保费率、授信额度、准入策略等手段,严控风险。二是加强存量业务风险管理。重点是加大存量业务保后管理力度,与合作银行、原保机构加强存量客户放还款等信息共享,对存量业务风险及时化解处置,定期开展对合作银行、合作担保机构的动态风险监测预警、识别评估和研判分析;持续完善代偿补偿审核标准及流程,严格按照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和山东省政策导向,把好代偿补偿审核关口,确保补偿支出符合合同约定,符合国家和山东省财政金融政策导向。
(本文由山东省投融资担保集团供稿,担保业务一部编辑)
相关新闻
2025.07/28
2025.06/27
2025.05/28
2025.03/21
2024.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