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担保集团探索政策性融资担保服务山区26县共富新路径_经验介绍_交流合作_国家融资担保基金

​浙江省担保集团探索政策性融资担保服务山区26县共富新路径

发布时间: 2021-10-09 来源:浙江省担保集团有限公司发布人:


浙江省担保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省担保集团)聚焦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坚守职能定位,强化龙头担当,全面落实浙江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体系改革任务,带动全省担保机构共同探索服务山区26县共同富裕新路径。截至8月底,浙江省担保集团服务山区26县融资担保业务在保余额132亿元,同比增长152%,在保户数2.1万户,同比增长143%。


一、深化体系改革赋能,凝聚服务共富合力


一是加快数字化改革。以“一网一库三体系”为架构,推进“数智浙担”全省政府性融资担保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着力连接广大小微企业、基层担保机构、银行及其他有关金融综合平台,推动全省政府性融资担保流程再造、制度重塑、综合集成,让企业融资更畅通、更便捷,让机构工作更高效、更科学。作为项目重要一环的全省担保机构一体化业务管理系统已于今年5月份正式上线,26县所在的市级担保机构均已接入试运行。


二是加强协同管理。以股权投资为纽带,浙江省担保集团与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同步对有关市级担保机构进行投资,建立全省紧密型担保机构体系,提升市级担保机构综合实力;加强制度建设和人才培育“两个保障”,助力市县担保机构经营管理和融资担保服务能力提升。截至8月底,重点助推的衢州、丽水等地小微企业、“三农”融资担保业务量分别同比增长245%、185%。衢州市下辖6个县(市、区)均已签署入股衢州市信保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的投资协议,做大市级担保机构;丽水市政策性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在龙泉、缙云、松阳设立分公司,有效扩大了融资担保服务的覆盖面。


三是深化党建融合。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三为”专题实践活动,构建“1+2+N”区域化党建联盟,浙江省担保集团各党支部以党建共建联建形式与26县所在市级担保机构党支部结对,建立常态化的联学、联建、联办、联促和送制度、送案例、送培训、送信息化“四联四送”机制,推动党建与业务双融合双促进,凝聚服务山区26县合力。


二、服务特色块状经济,培育激发共富动能


一是“量身定制”县域特色产业担保服务。围绕26县县域块状经济特色,实行“一地一策”精准扶持举措,助力实施做大产业扩大税源行动和提升居民收入富民行动。指导衢州、龙游担保机构创设支持龙游生态工业特色融资担保产品,通过省市县三级担保机构联动,已为龙游159家生态工业企业共计3.5亿元贷款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在磐安县打造全省首个乡村振兴“政银担”集成创新试点县,以全县4.8万户中药材种植户为服务对象,联合当地担保机构和银行推出“惠农药材保”等三款专项担保产品,实行优惠担保政策,开展批量化担保,助推磐安中药材产业升级。


二是破解“科创飞地”企业融资难题。针对注册地在衢州、丽水,而经营地在杭州的“科创飞地”企业,面临杭州市内多数银行无法直接为其提供贷款服务,而当地银行和担保机构也因距离原因较难为其提供服务的融资难题,浙江省担保集团会同当地担保机构打通“科创飞地”企业的融资堵点,实现了担保服务同城同待遇。


三是切实降低服务对象融资综合成本。坚持政策性定位和普惠金融理念,不断改革担保和再担保业务费率,全部担保费费率降至1%以下,人才类担保费率仅0.5%/年,再担保费率由0.35%/年降至0.12%/年,代偿容忍度由3%提高至5%,引导市县担保机构共同为企业减负。


三、助力城乡融合发展,补齐县域共富短板


一是实施支持乡村振兴三年行动方案。聚焦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三大目标”,调动全省担保机构体系力量精准服务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力争三年(2021-2023年)服务乡村振兴累计担保额度达到500亿元,累计服务户数达到10万户。杭州、台州、丽水等地担保机构分别推出“杭云保”、“移民安置贷款担保”、“小额农担保”等特色担保产品助力26县乡村振兴。截至今年8月底,浙江省担保集团服务26县乡村振兴担保余额已达71.6亿元,服务户数1.9万户。


二是积极落实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与浙江省农科院、浙江省林业厅、国家林草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等机构合作,推出农业人才科技和农业机械企业贷款担保服务,实行银担合作批量化业务模式,设定风险上限、简化担保流程、缩短审批时间,为相关企业提供优惠便捷的融资担保支持。